开始跑步

家附近的锅把儿公园绿地里好像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跑步遛狗骑自行车。叫锅把儿就因为它好长,差不多有十个街区那么长。里面郁郁葱葱种了很多参天大树。树下都是草坪。绕着这锅把儿绿地的周边是沥青小路。很适合锻炼。


几天和同事在网上聊天,他说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打网球。打球的同伴是他老板,经常可以把老板打得落花流水。很得意。听得我很羡慕。很久很久不锻炼身体了。明
显感到体力坏下来。说,嗯,等现在这个项目收尾了我也开始锻炼。他笑说,那样不行的。总有更忙的东西在前面,没法控制。想想真是的。于是开始想什么时候锻
炼才比较有可能坚持。曾经和B每周两次中午去公司健身房。可是一旦开始上班,谁还有准什么时候可以吃午饭?同事说“所以我一定得把锻炼排在上班前啊。一上
了班就跟卖了身似的,身不由己。”

他说的对啊。看来一定得上班前才靠谱。

那就只有跑步了。又简单,又省时,又即时可行。因为最简单所以坚持下来的可能性越大。

说干就干。周末就开始。正好周日是旧金山的马拉松比赛。马修去跑了半个马拉松。顺便和他取了一些跑步经。开始我想是尽量每天都跑的。但是马修说一周三次,最好隔天一次是最佳日程。保证最少的受伤机率,又可以有进步的基础。

现在的目标是二四六。跑的长度按自己体力来。慢慢增加。一起视察了我们“锅把儿”绿地里的小路,马修说还行,比水泥地软。比较适合跑步。最佳选择其实是专门的跑道。我开了Google 卫星地图,看我们家边上的大学校园里有没有跑道。居然没有。只有网球场和棒球场。

跑完后精神明显好很多。今天是第一次上班前跑步,时间故意给自己留多些余地。最后发现其实只要比平时早起半个小时就够了。想起以前在中小学,最杵的就是跑八百米。记得自己很烂的成绩其实也就三四分钟。为什么跑的时候感觉像一个世纪那么长?

《人造风景》(Manufactured Landscapes)


开篇第一个镜头扫过一排又一排在加工小商品的中国工人,他、她们大多二十岁上下,很多穿着黄色的工作服。工作环境并不恐怖,明亮干净。每一排工人都在做同
一道工序,有时并排两排也会在做一样的工,但是一排排扫下去你会看见工种的不同。这样扫过了十几二十排,你开始觉得诧异,老天,还没完,这个工厂有多大?
长镜头不慌不忙的走下去,没有完结的意思。你开始从诧异变得惊恐然后开始目瞪口呆。这不会是真的吧?真有这么大规模的工厂?而流水线完全是手工的。再然
后,长镜头依然继续,你开始琢磨,他们这是在做啥呀?既不是衣服也不是玩具,好像还有线路之类很繁琐的工序在里面,又不像是计算机那么复杂的高端工艺。这
一个长镜头持续了好像五到十分钟的样子,然后,镜头一转,你看到了 Edward Burtynsky 的两张照片,给出了工厂车间的全貌。真是望不到边际的一个工厂,里面几乎没有机器,全是人。


头和 Burtynsky 的照片交叉出现,镜头交代背景,人物,Burtynsky
的照片把场景的震撼凝固起来呈现给观众。从这个厦门的工厂庞大开篇,讲到江浙小村庄沦为发达社会的电子垃圾的聚集地。世界上百分之五十的电子垃圾倾泻于中
国江浙广东的这些小山村里。老人妇女孩子,用榔头和手把计算机模板里的可以回收的金属砸出来,剩下的扔掉。这些小山村里的土和河全部被这些电子垃圾污染,饮用水需要从外面运进来。

废物回收的另一个“人造风景”在孟加拉,海边的人们在回收旧船。一如既往的这些工业废物在 Burtynsky 的镜头里变成惑人的风景,带了一丝邪气的美丽。好像有毒的花。明知是致命的东西,可是由不得你不赞叹。

旧船里剩下的原油帮助镜头里的故事转接到能源上去。今天的世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几乎都是靠石油来运转。而本身缺少油田的中国,要支撑这么个大国的经济奇迹,靠什么呢?观众都有点为中国发愁。

三峡工程。

Peter Hessler 的 《江城》
本书里说道过三峡拆迁的那些当地人的心理活动。他的观感当时就曾经令我三思。他说,这些中国人,虽然被迫背井离乡,甚至亲手毁掉自己老少几代出生长大的
家,但是他们并不怎么抱怨。因为中国人曾经吃过比这更大的苦 (他故意把吃苦翻译成 “eat
bitter”,很形象),而且他们相信国家需要他们做这些牺牲,所以他们就忍下来,而且搬迁并不是那么大不了的事情,曾经为了战事饥荒离乡背井过。这种
有组织的搬迁未必是件坏事。他印象最深的是中国老百姓的韧性,为了活下去,活得更好,eat bitter 不是很难的事情。

今天再来看这部纪录片,才想到中国这个大国,不建三峡大坝,又到哪里去弄两百三十多万瓦的电来支撑越来越大的城市和工厂呢?如果美国可以为了石油的控制权而发动战争,中国搬迁自己的老百姓,盖一个大坝似乎也是无可厚非的?

而如此种种的苦难,被搬迁的三峡居民,小村中为了几小块贵重金属而把土地河流全部污染了的老百姓,都是为了经济发展。而什么是经济发展呢?

随着电影镜头的推进,我们终于弄明白了影片开头那个长镜头里那个巨大无边的工厂在做的产品,是轻便型有着湖蓝色透明塑料外壳的电熨斗。

这一切的苦难是因为我们需要 Wal-Mart 里面那些非常便宜的电熨斗。

多么的荒谬。


影结尾,Edward Burtynsky
的画外音说,我可以把自己这些照片描上政治色彩,谈一个观点,那么来看我照片的人就会或者同意我的观点或者反对。但是我不把政治拉进来,不强加一个观点进
来,那么来看照片的人就可以自己思考。我呈现的是一个事实,是我们今天的社会。面对这个事实这本身就比好与坏要复杂很多了。

我很感激他能够不加入自己的观点。好像以前中学里老师讲写作,说最好的记录方式是白描,最好能够包含一切事实细节,这样的文章才能让人一读再读,而且不停的发现以前忽略的东西,而且人的读后感也会随着人的成长,观念的变化而不同。

也许再过一阵再看一遍这部《人造风景》,我的想法又会不同?

二零零七七月十八·旧金山· 雨

旧金山湾区是地中海式气候。没有很明显的四季,但是春夏那半是旱季,秋冬那半是雨季。

可是今天,本应该是大旱时节的七月中,居然下雨了。

一早起来就闻到阳台上传来雨的“味道”。怎么也找不到我那把画满了卡通小猫的伞。看雨也不大,就索性冒雨走去班车站。

绵针般的雨。是不是江南梅雨的样子?

走到了车站,我的头发也和人行道上的树一样,开始滴滴答答的有雨珠落下来。很奇妙。好像住了这么久的城市,突然变了样子。好像熟识多年的老友突然转了性情。不由得亦忧亦喜。。。

琐事:白衣蓝裤,瑜伽

1.

国庆节之前的周末,去买电影票时发现很多服装店都在大减价。连 Zara MNG 都挂出 75% 50% 样的大牌子。向桂一汇报,便相约次日前往视察血拼。

进了店才哑然失笑。怪不得。今年以来的潮流那么丑,又是孕妇装,又是乡土花布窗帘桌布似的往人身上披。怪不得要大减价。趁着赶潮流没脑子的人还没醒悟,骗她们以低价往家里搬这种潮流一过就穿不出去的东西而已。

桂和我就小心的找减价货里的基本货,没有受到潮流渲染的那些。收获不菲。回家摊开来看,才发现买了一批白衬衣,蓝仔裤回来,好像在上演安妮宝贝的小说似的。


经一度很迷白衬衫,买了好多不同样式的挂在衣柜里面。后来物极必反,开始进购各色衬衫,就是没有白的。这一眨眼好像已经好多年没有穿白衬衫了。这次大减
价,很多店的牛仔裤也减到二十块一条。买到两条很合身很舒服的,分别来自Monaco 和
Anthropology都是平时贵的离谱的地方。二十美刀一条。收银的MM看到这样的价钱都吓一跳。“哇!真合算!”

前一阵各种职业装穿得多了,周一一身白衣蓝仔裤穿出去,清清爽爽,连艺术总监大人ZM都赞好看呢。得意。

2.

ZM练空手道很多年了。最近又在家门口找到新开的一家空手道馆很和心意,就又开始每周数次去打拳。


经飞檐走壁,每周数次去爬墙的我已经偷懒很久很久。偶尔和桂他们去爬墙馆里练瑜伽。ZM刚搬到湾区时,我们带他一起去上过一堂瑜伽课。可惜那天正好碰上代
课老师,很放松,几乎没什么运动量。从此在ZM心里埋下了轻视瑜伽的种子。空手道馆里也有瑜伽课。ZM说他偶尔探头进去看他们在做什么,十之八九看到他们
排排躺,在睡觉!从此每当我说今晚不回来吃饭,和桂他们去做瑜伽。ZM就会笑话我说,又去

排排睡啦?前几天 ZM 一本正经和我说,你还是换一种运动吧,要能出汗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啊!我不得不为瑜伽正名,“练瑜珈我也常常满头大汗啊!” ZM 大乐,睡觉也能睡出满头大汗来?什么邪门功夫?!

桂和我计划着,哪天带ZM去上一个以运动量出名的瑜伽老师的课,让他也尝尝睡出满头大汗的邪门功夫,看他还敢小瞧瑜伽。哼哼!

迷路,海洋,湖光,野浆果


六去 Point Reyes 州立公园徒步。出发时才中午十二点半。但是居然会找不到走过了很多次的高速出口,Sir Francis Drake
Blvd. 在 San Rafael 前后的高速路口绕了两圈之后决定从 San Rafael 出去。意外看到 San Rafeal
市中心居然有个马路画画大比赛。前后看了半晌,桂找了路边看热闹的警察叔叔问到了去 Sir Francis Drake
的方向。警察叔叔很热情的不问自答地还告诉她去 San Quentin 州立监狱怎么走。很滑稽。





找到了 Sir Francis Drake, 居然又迷了半天路。记得三年前去这里就糊涂过。这次得记下来,从 hwy 1 下来,找 Mesa 那条路时,会看到一个 T 路口,这时要往左拐,千万别上右边的 Horseshoe Hill.

无数次迷路之后,终于找到了巴斯湖的徒步起点。

阳光下的海洋,大风吹拂的山崖,路边盛开的野花,汁水甘甜的野浆果,湖光山色都和三年前一色一样。





救火季节

加州的夏季也是旱季。山火肆虐的季节。

在工作中有紧急情况也叫火情,要去救。所以最近是我的救火季节。从去年十二月开始的项目终于开始付诸施行。剑拔弩张的紧张。然后是紧锣密鼓的火情。

按惯例,开会时几乎每人都开着自己的手提电脑。一边开会一边处理手头的其他事情。有人开玩笑说,最受欢迎的人是同时开着的IM窗口最多的。当时我心里还稍微惭愧了一下,因为我的IM窗口一般只会同时开一个两个了不起。看来远远不够“受欢迎”(Popular)。

现在我才知道“受欢迎”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每一个窗口都是一团火在烧,要去救,或者是正在研究的救火方案。试过同时研究四五个救火方案么?能把人搞疯的。

混乱之中总有让人感动的时刻。

比方S在那边被客户骂了个狗血喷头,他身边的同事IM我说S的电话一刻不停的在响,而S不停的在重复同样的几句话,“我们已经在全力以赴。” 在这种惨烈的水深火热之中,S 反而会来 IM 我叫我保重。那时眼泪都要下来了。

比方被我接连不断的问题压得抬不起头的W会突然说些轻松的话题让我休息一下。

比方被我死缠烂打的R会因为没法解决最终问题而内疚,好像做错了事的孩子向我道歉。

比方Z在最终找到了问题所在,并且看到结果得到验证,会在他一长串的严肃的技术术语里突然换行,然后打一个笑脸过来。

每到这样的时候,我会深吸一口气,然后从这一片黑暗里把自己拉出来,想,其实什么是更重要的呢?

一直是个相信过程甚于终点的人。所以无论项目最终结果如何,有过这样的同伴一起打这一场杖,真的是很幸运的了。而往往因为有这样可以信赖的同伴,这杖最终结果不会差的。但真到了那时,反倒没有现在这样甜酸苦辣混杂的滋味来得有趣。

所以趁现在战事正酣,跟自己说,好好珍惜现在。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