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人生

骑自行车过金门桥,在北边的海湾小镇Sausalito看海景吃海鲜晒太阳.甚至在iphone上面看了看工作邮件.冰凉的啤酒,又香又鲜的螃蟹肉三明治.坐轮渡回旧金山,一路风景如画,阳光里波光闪闪的海面,点点白帆,徐徐翻过山头的大雾,若隐若现的金门桥,旧金山的城市剪影,周围操着各种语言唯独没有英文的游客.

是不是今年最后一个温暖的周日呢? 总算没有辜负了这个好天气.




Fish
351 Harbor Dr.
Sausalito

骑车路线全程:从渔人码头到Sausalito. 一共12.4英里.

Chihuly玻璃展




两年前在拉斯维加斯看到Chihuly为 Bellagio 大堂量身订造的玻璃房顶. 五彩缤纷的水母一样的叶子层层叠叠贴满了房顶一个倒挂的葫芦型”水塘”. 今年Chihuly到旧金山的迪杨美术馆布置的玻璃展七月份就开始了.一直说要去,还是上上周ZM和国内过来的朋友去看了回来大肆赞扬,于是上周末和桂马修跑过去,被告知,当天的票居然全卖完了.

后来在网上订到周五晚上九点的展览票. 正好看完第一个总统竞选辩论,从容地开去,看夜晚的迪杨美术馆. 真美啊. 堂皇华丽神秘的不可方物,好像水底世界. 看得我们都有点想念在热带海洋里潜水经历…

意外收获是他的画,很喜欢.




郝思嘉的哲学

“飘”里面的郝思嘉有一条很有用的处世哲学.当初读到觉得似乎简单的可笑.随着年岁渐长,却越来越觉得相当智慧.

那就是每当她遇到难题或者心情低落,她就对自己说”明天,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虽然有些寒号鸟的意思,好像拖着就能把坏事拖成好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等一天,可能就会有很大转机. 有可能心情好起来,有可能外界因素突然让一切海阔天空. 因为明天永远是个未知数,而世界总是在变化中,今天看似死路一条,明天很可能就柳暗花明了.

最近自己就经常这样告慰自己. 更多的时候是用等一等来等待心理自动调节.好给自己一个藉口不去钻死胡同.有点像几年前熬夜走程序,老走不出来的时候索性回家. 一是休息一下头脑可以更有条理,二是很可能自己走进了死胡同,明天换个角度看看可能就想明白了.大晚上再和自己过不去无异于狠狠的踢挡了路的顽石.既不可能把石头踢走,还白白把脚给搭上了.

所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御食園,小土豆

湾区食客们,新餐馆推荐! 很有可能是南湾”麻辣诱惑”的真正对手呢. 下次想吃正宗好吃川菜, 我们可能再也不用开车来回八十英里喽!

原来豆花饭庄所在地. Jackson和Grant路口往南不远. 后来改成过桥米线?(我没去过,听ZM说的). 英文名字一直是Z&Y好像. 八月初才转到现在的老板手下. 内部装潢比以前干净太多了,很舒服. 老板娘说还没来得及正式装饰,所以墙上大都空着. 门口隔了一扇黑底金字屏风,挡住了我以前在豆花饭庄很不喜欢的穿堂风.

ZM前几天去中国城,看到这里换了招牌,就进来吃碗面.碰巧看到隔壁桌子叫的水煮鱼上桌.服务生把飘在上面的一层厚厚的干辣椒捞走后,留下来的是飘着鱼片的清汤!和国内的一样, 比南湾麻辣诱惑的汤还清爽. ZM当时就和老板娘聊起天来,知道原来大厨曾经给中国驻旧金山大使夫妇做饭的. 那之后, 他就一直惦记着来嚐嚐.

今晚带了桂他们杀过来吃晚饭. 爽啊! 如果这里的质量每次都这么靠谱的话,今后再也不用跋山涉水了! 旧金山终于有了正宗的川菜馆.

叫了下面几个菜:
薄饼夹肉: 真好吃真好吃!吃过的最好吃的饼夹肉. 牛肉,葱和一点点黄酱加在薄薄的葱油饼里,美味!


夫妻肺片: 湾区最好吃的夫妻肺片. 牛肉牛筋都切的极薄, 用料也很细,很多层次. 很香.一上来就被我们风卷残云了,想起拍照已经就剩下残羹了.所以没照片.

担担面: 我喜欢里面加的芝麻酱,味道不错.但是好像不够辣.

水煮鱼: 刚上桌,服务员捞辣椒之前.后来就顾着吃,没想起来拍清汤.

汽锅鸡: 我们一般不点汤,这次是大厨推荐的. 味道不错. 汤里有个头很大的枸机子.

干煸四季豆: 不过不失

加两瓶青岛啤酒.
共计八十四加小费.
消费超过三十餐馆给validate两小时停车费,中国城那个portsmouth square garage.

御食园 Z&Y Restaurant
655 Jackson St.
San Francisco, CA94133
415-981-8988
open daily: 11am-10pm

劳动节那个周末去小土豆.带了桂他们.结果失望而归. 质量不好了.后来听说不只我们一家这么觉得.看来是真的在走下坡路了.真可惜,才两个月而已. 还是很便宜,可是如果不好吃我们是不会再去了.因为自己做的都比他们好吃啊.

Chrome使用率

在网上看到很多网站都在晒Chrome Usage, 我也来凑凑热闹. 九月一到十号本博客的浏览器使用截图, Chrome 占6.54%, 居然跟网上其他IT网站的使用率大体相当,都在5%-7%之间. 看来到这里来的还是IT人士居多?



细细的分析一下,这个博客来自中国和美国的流量正好相同.
中国流量: IE 74%, Firefox 13%, Safari 6%, Chrome 4.9%
美国流量: Firefox 44%, IE 34%, Safari 11%, Chrome 9.8%

ZM的摄影网站可能比我这个更有代表性,主要流量来自中国 (70%), chrome 流量为1.74%.



面试和自信

公司给大家开会,题目是面试. 主要是讲面试过程中高层看到的一些问题. 提到被面试的人的自信问题.尤其是女孩子.不够自信往往会在面试者心里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尤其是当面试官是男性, 又是在计算机这个男性天下里).开会的副总说,如果人家把题目解出来了,有点害羞是很严重的事情么?尤其是如果是刚毕业的年轻孩子,经验少,会有害羞的问题.再说自信与否本来就是个很主观的事情.一切都是相对的.于是他给我们讲了他听到的一个故事.

一次他和一个全美计算机十强大学之一的一个女教授聊天.女教授说她曾经有过一个学生,全班成绩最好,人最聪明,问得问题最有意思,想问题最透彻,总之是女教授心目中大明星一颗.是个女学生.然后一天突然这个学生来找她,说准备退出计算机系.教授大惊,”为什么?!你做的这么好?!” 学生答,”因为其他人学的更轻松.我要费很大劲才能保持别人轻而易举就可以达到的地步.”

这时发生了一件我无法解释的尴尬事.我的眼睛唰的一热. 自己吓了一跳,赶紧咬牙把眼泪给挡回去了.就没有听到副总接下去说的话.

想起自己大学毕业那年面试的事情.当时误打误撞地跑去跟那个咨询公司面试.其实一点没抱自己能通过的希望.只是觉得他们特别,和其他硬件软件公司不一样.比那些一本正经的公司好玩很多的样子,才去碰运气. 交了申请表后居然拿到第一个面试.穿得衣冠楚楚去了.面试官是个中年男子,微微发福,有些秃顶,很严肃但是很认真的一个人.我都忘了他问些什么.只是记得自己很紧张很紧张.面试完了以后我刚打算告辞离开,他似乎想了一下突然当面给我的面试做总结. 他说,你刚进来时很害羞很拘谨.我们的前十几分钟我一直在想尽方法让你多说些东西.但是后来的半个小时你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对你讲的事情充满了激情(passion).而且你讲的东西也很有趣.我知道你的面试经验可能不多,但是你应该记住,要把你最后三十分钟这个Jean一开始就呈现给人看.明白了?

当时的自己又感激又沮丧.以为这个面试肯定是过不了了. 但是心怀感激因为明白他的意思,也因为他对自己后三十分钟的肯定而有了自信. 当然后来皆大欢喜,这个好人通过了我的第一次面试,接下来三轮也都全胜还朝. 曾经一直试图找到第一个面试官的名字.但是总是没有找到. 后来自己常常参与公司雇人的活动,大概知道,坐在第一拨面试桌后面的最起码也要是资深主管才行. 今天想来依然感激他,感激他对一个小孩子的善良. 他那一席话不仅让我知道自己的短处与长处,更重要的是那种被肯定被鼓励的而不是被数落的待遇对那时候的我是多么多么重要.

酒乡行

上周末跟桂她们去了酒乡.

骄阳似火,但是风很清凉.很舒服.先去了月亮谷买了Viansa的酱料.然后去了隔壁新开的Jacuzzi酒窖. 品了大批的酒(桂和我各五种,所以等于喝了近十种). 抱了三瓶(桂二我一)出来. 发现自己酒量见长,居然没有醉意. 接下来去了月亮谷的市中心买了面包和奶酪外加一些橄榄和咸肉,准备到下一个酒窖去吃午饭.

下一站是Artesa. 桂说酒窖是西班牙人开的.建筑奇特,找了一坐小山,拦腰削平,然后种上草,山里挖空建成酒窖.第一眼就觉得这里像古埃及,很有沙漠里的金字塔的味道.可能当天的高温更添加了些北非的意思.那种金色无遮拦的阳光,真的有点近赤道的感觉.我们的午餐计划被彻底打乱.因为这家酒窖根本就像个博物馆,不许带任何食物入内.从里到外都十分现代极简主义.让我想起巴塞罗那.

最后去了V. Sattui. 在地下室的酒窖里,招待我们品酒的是个酷似”安静美国人”里的Michael Cane的老人家.十分健谈.教我们喝酒配果仁.给我们品从来不上酒单的私房酒: Moscato Frizzante. 他说这酒非常抢手,而且产量很少,所以从来不上酒单,总是被老客户分掉. 正好现在还有存货,给我们嚐嚐. 怪不得我来了这么多年V. Sattui却从来没见过. 很好喝,有点像香槟.所以我叫它泡泡酒. 我抱了一瓶回来周五就被我们喝光了.

老人还给我们讲他十八岁在香港喝mascat 配海鲜的故事(“安静美国人”!). 他自己其实有自己一份生意:酒贩子.他的专长是把陷入窘境的酒窖的酒批发到trador Joe’s 或者 costco这样的地方. 还给我们讲 Trador Joe’s 两块钱红酒(2 dollar chuck) 的故事. 说那是一个很有名的家族酒贩子干的.兄弟几个.专门买下曾经不错但是濒临破产的酒窖.然后就像华尔街那些M&A (兼并?)经纪人一样,把酒窖里能卖的都卖掉:机器,酒,甚至地皮,葡萄园,当然还有酒.最后保留的只有酒窖的牌子.然后找一些及其便宜并且名不见经传的酒,贴上这些酒窖的牌子,然后卖到Trador Joe等卖减价酒的地方.顾客看到牌子会记得曾经在超市看到二十几块一瓶的同样牌子的酒,就会贪便宜成箱成箱的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