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推荐: Isa; 御食园, Aperto

上周周六下午和桂她们在 Marina 爬完墙才四点半. 但是已经饿了.桂说她刚在 yelp 上看到一家被大力推荐的餐馆离爬墙馆不远. 叫 Isa. 我们就杀将过去. 价钱偏高尚,但是真好吃.每一道菜味道都精彩. 我们觉得似乎比 French Laundry 还好. 这么一想,立刻觉得六十块钱一个人的价钱也不算离谱.

自称是法式小盘菜(Tapas). 海鲜似乎是他们的特长. 我们一致公认那道 baked butterfish in paper (纸包烤奶油鱼) 最棒,接下来的当地乌贼鱼(local calamari)也很鲜美. 另外叫了缅因州龙虾汤,蟹肉色拉,当日扇贝(Dayboat Scallops), 鸭胸, 芝麻菜色拉 Arugula Salad, 腌炒甘蓝小包菜 Sauteed Brussel Sprouts, 半瓶酒, 两杯 Mojito. 连一向不喜欢西菜的ZM都吃一道赞一道. 可见是好的.

可惜那天谁都没带正经相机. iphone拍出来的没法看,暴殄天珍. 就不贴了.

今天在网上找餐馆信息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Isa的老板兼大厨 Luke Sung 是台湾人,十四岁来到旧金山. 好象是2000还是2001开了这家 Isa. 当时他还不到26岁. 名字是他女儿的:Isabelle. 他的父亲和叔叔在旧金山都有自己的餐馆, Noe Valley的Eric’s 和 Potrero Hill的 Eliza’s. 他们家的传统似乎是用孩子的名字来命名餐馆.呵呵.

另外嫌贵的朋友可以周一到周四晚上来,七点之前有套餐,定价每人$22.95.

Isa
3324 Steiner St
(between Chestnut St & Lombard St)
San Francisco, CA 94123
(415) 567-9588
www.isarestaurant.com
Yelp Reviews

另外,最近还是常去中国城的御食园. 好吃. ZM 说这里的大厨是喜欢动脑筋的人. 做出来的菜都很有特色,不是沿袭别人的. 这点我很赞同.虽然是川菜,辣味足,但是常常会搀些北方人喜欢的香味,多来自芝麻,麻将,或者香油,花生,炸过的黄豆这样的配角.而且绝对是配角,很轻巧地加入些层次,没有喧宾夺主,而是烘托主题. 很妙. 这是美国第一家中餐馆让我想到类似Isa这样的西餐馆, 有原创力而且热爱美事的大厨和主人才会做出这样的菜来.不单单是照猫画虎.

新试过一些菜,加到推荐菜式里去:虎皮尖椒(非常辣,但是上面的酱汁给了它很多层次,我觉得好象有一点香油), 水煮牛(肉很嫩,里面的白菜心和黄瓜非常好吃),川北凉粉(喜欢里面的芝麻黄豆和花生末,配着凉粉的质地,绝妙),蒜茸蒸菜心.

以前推荐的:薄饼夹肉,夫妻肺片,水煮鱼,担担面

御食园 Z&Y Restaurant
655 Jackson St.
San Francisco, CA94133
415-981-8988
open daily: 11am-10pm

更新自己的湾区美食图时发现从来没有在博客里提过Aperto. 顺带说两句. 是一家在Potrero的意大利馆子. 按理旧金山的意大利馆子应该漫山遍野.可是喜欢的几乎没有. 几个月前在Friendfeed上看到一个同事推荐Aperto, 就带了桂和马修来试. 很喜欢.尤其是他们的羊腿.很大一根,味道好极了. 叫过一种意面叫TAGLIOLINI “ PEPATI ”也极好,有墨西哥小辣椒 Jalapeno, 颇辣.

Aperto
Neighborhood: Potrero Hill
1434 18th St
(between Connecticut St & Missouri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7
(415) 252-1625
www.apertosf.com

细数秋季电影

这两天旧金山热的象夏天.今天我穿了无袖无领连衣裙就出门了.真舒服啊.夜晚来了都不冷.回家路上我们选择穿街走巷避开了高速公路.一路上灯红酒绿,各色路人和小店面从街道两侧流过,这样才有了住在城里的感觉…回来经过钻石山那个区,山下万家灯火一路铺到海湾东面,让人倒抽冷气的美.在城里住了这么久,最近才知道旧金山有这么低调美丽的地方.真好.

在这个美丽的秋夜,倒一杯酒,坐在阳台上,看对面山坡上的灯火,天上的星星,让我来数一数最近看过的电影.

Slumdog Millionaire, 贫民窟百万富翁
非常好看的电影.剧本设计很简单但是很巧妙. “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个节目的印度版,一些很随机的问题,却恰好个个问题都和参赛者Jamal一生的故事息息相关. 每一个看似简单无深意的问题,”一百美元上印着谁的头像””印度佛像右手拿的是什么””印度街头艺人传唱著名诗歌的作者是谁”, 换到 Jamal, 这个在孟买贫民窟长大的孩子身上,都变成了血泪故事. 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被人问烂了的问题, 和 Jamal 的那些让人欲哭无泪的故事联系起来, 加上印度特有浓郁色彩,扑面而来的市井 (小孩子在机场跑道上打球玩; 假装成导游的小兄弟把游客带到贫民窟, 结果趁着游客出去观光,把载游客的汽车洗劫一空,轮子都不放过;从火车顶倒挂下来偷车厢里游客的食物;在泰姬陵门口偷游客的鞋然后摆摊卖掉;等等), 让人在荒谬中触摸到真实,并且因此感动.

好莱坞加上印度特色,结尾必定是欢乐结局. 回家路上和桂有了争议. 我的看法是悲惨结局往往把一个好电影变成伟大的电影. 桂认为伟大的电影不一定要有个悲惨结局. 就这个电影而言,这个结局算是众望所归. 但是我总觉得因为这个结尾而使它成为一部好莱坞主流电影, 很好, 但不象上帝之城那样很强大(powerful).

刚刚看到Anthony Lane的影评,原来Slumdog Millionaire的导演和Trainspotting是同一个!怪不得剪接手法如此娴熟, 视觉冲击如此强烈…

爱你长久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Kristin Scott Thomas 演技了得. 制作也不错. 结尾的高潮不很合理,而导致全篇情节都散掉,很可惜. 节奏有点慢. 可能有人会看得不耐烦. 我是喜欢的. 细腻,慢工出细活那种.

蕾切尔的婚礼 Rachel Getting Married
片子拍得很老练,颇有我深爱的Gosford Park之风. 里面有明显的大段让演员自由发挥的片段, 乱中有序. 但是不知怎的,我跟片中的姐妹俩都没有共鸣.虽然知道演之不易,就是喜欢不起来. 是个好电影, 可惜不是我的那杯茶.

Quantum of Solace (最新的007)
去看它的动力是新007的演员Daniel Craig的性感魅力. 所以虽然全篇几乎没有对白,要情节没情节,要演技没演技,除了赛车,撞车,赛船撞船,就是赛飞机撞飞机.但是因为有 Daniel Craig这个帅哥的货真价实眼睛糖果一直在画面正中,我一点抱怨也没有.回来后翻了些前一部007 (Casino Royale)的对白来看,才发觉这部007有多烂,多没有想象力. 所以只能向所有迷恋 Daniel Craig 酷哥的人推荐. 酷哥一直很酷. 其他没什么可看的.

桂点出Anthony Lane的影评里的一句话很妙:The title[Quantum of Solace] is too frail by far. Someone should have called it “Total of Wreckage.” Or “Batter of Ram.”

电影名字的中文翻译(007大破量子危机)其实大错特错. Quantum of Solace的原意其实是 “measure of comfort” (安逸感?)取自一种说法”婚姻中如果安逸感为零,这个婚姻就走到头了.” (A Marriage is over when the quantum of solace is zero). 这里选择这个标题是为了点出007因为上集失去了自己的爱人,悲哀愤怒完全控制了他,需要找回那一点Quantum of solace才能重新开始. Anthony Lane 的影评是说,”Quantum of Solace 这个标题太温情了,这个电影完全是关于大打出手,应该叫’全面残骸’或者’暴打公羊’.” 哈!我觉得’暴打公羊’最形象, 因为为了演这部电影, Daniel Craig 受了三次伤. 第一次是脸部,缝了四针; 第二次肩膀断裂,医生打了六个骨钉进去把胳膊修好; 第三次把指尖给割掉(slice off). 酷哥不易啊!

W.
Oliver Stone 好象准备专攻美国总统这一门了. 片子一般般. Josh Brolin 演小布什演得很神似.其他没什么值得一提的. Stone 明显对小布什有着超于常人的同情心. 尽情贬低carl rove (把他设成个小矮人). 现实生活中,Carl Rove应该比布什聪明智慧太多. 在政界,怎么定义”好人”?中国历史从来不用烦恼这种问题,一切按能力来判断.好与坏都以成败论.多么实惠.

自豪与荣耀 Pride and Glory
烂片一部. 不值票价. 没想到edward norton终于也选了这么糟糕的一部片子来演.一直还挺信任他选片子的能力的. 从此要谨慎些了.

接下来等着看的有 2008: Frost/Nixon, The Reader (Kate Winslet), Doubt (Meryl Streep, Philip Seymour Hoffman), The Brothers Bloom (Adrien Brody); 2009: Defiance (Daniel Craig!), The Soloist (Jamie Foxx), International (Istanbul!)…

冬天的海,泡沫汹涌

今天去Fort Funston. 漫天乌云十分壮观. 太平洋波浪愤怒,光影好象欧洲油画的效果.

每次来这里都有意外收获.这一次是满海滩的厚厚泡沫.好象整个海洋放满了洗衣粉,白白的泡沫溢到沙滩上来.大风吹拂中,泡沫象撕碎的棉絮翻滚着.有个金发小男孩,拿着小铲子,使出全身的劲奋力拍碎面前的泡沫,很有愚公移山的信念,快乐无比.

阳光很烈,风也很冷.我和桂紧紧抓着连帽杉的领子, 在海边顶着风边走边回忆当年在北京顶风骑车的情景,风和温度十分类似. 冬天的海在乌云阳光里翻滚咆哮. 堆满泡沫的海滩,居然很象雪地.不知道哪里冒出个穿列宁装戴六角帽的人来,更象西伯利亚了. 不时跳过吹跑过来的泡沫,不时有陌生友好的狗狗跑来把网球放在我们脚边,然后眼巴巴看着我们,要和我们玩扔球.有点超现实.好象过着别人的日子.

回来上网查了一下,这种泡沫不是很常见的.原来不是我们少见多怪. 去年在悉尼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卡帕西诺海岸泡沫更凶猛,可以盖过人.

Scientists explain that the foam is created by impurities in the ocean, such as salts, chemicals, dead plants, decomposed fish and excretions from seaweed.
All are churned up together by powerful currents which cause the water to form bubbles.
These bubbles stick to each other as they are carried below the surface by the current towards the shore.
As a wave starts to form on the surface, the motion of the water causes the bubbles to swirl upwards and, massed together, they become foam.

科学家的解释是泡沫来自海洋里的杂质,比如盐,化学元素,死去的植物,烂掉的鱼,和海藻的分泌物.被强大的暗流击打后致使水里生成气泡(Jean:大概就象打鸡蛋的原理?)气泡粘在一起被暗流带到岸边.在岸边形成海浪的过程中,气泡上升形成泡沫.

算污染么?

Vote, Baby, Vote!

自从2004年春天搬回旧金山,今年第一次有了可以真人参与的选举站。原来的公寓所在地注册选举的人数不够多,所以没有自己的选举站,只能邮寄选票,或者去市政府参选。这次我们这个小住宅区有自己一个小小的选举站。是一家人家的车库。离我们家大约四个短短街区的路。

选举站七点开门,我们七点半起来喝了咖啡吃了早饭,八点不到,金晃晃的阳光里,行人道上满是湿漉漉的落叶,一路走过去。很安静。走了一半看到一个学生样的女孩子迎面走来,手里拿着选票的票根,ZM问她,人多么?她说不多,很快。阳光里,面对我们这两个陌生人,她笑厣如花。




开香槟!维吉尼亚,四十四年没有选过民主党的一个南方州,成了决定性的州。297票。
民主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