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巴顿奇异事件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本杰明·巴顿奇异事件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导演: David Fincher(大卫·芬奇)
编剧:Eric Roth (screenplay)/Eric Roth (screen story)
主演: Brad Pitt, Cate Blanchett, Tilda Swinton

感动的同时是迷惑.因为我说不出为什么而感动. 虽然叙事结构有些象《阿甘正传》,但是内容本身缺乏《阿甘正传》那样明了的中心思想. 如果说阿甘擅长跑(Run, Forest! Run!), 本杰明擅长什么?…好像只是漫无目的的游荡. 每一个故事转折都好像若有所失. 幸福不够完美, 失意又不够悲剧. 可是我还是感动.

湿着眼睛看完最后的演员表和各种名单. 发现居然是根据菲茨杰拉德的一部短片改编而成. 大跌眼镜. 菲茨杰拉德居然写出过这种故事?! 太意外了.

当晚在网上找来菲茨杰拉德的原文看过. 大松一口气. 我的直觉是对的. 菲茨杰拉德根本写不出这样的故事. 电影和小说原文唯一相似之处就是这个名字而已.其他,人物,故事,情绪统统都是编剧的原创. 就好像学校里老师给出的命题作文,”有个叫本杰明·巴顿的人,出身富裕家族拥有专产纽扣的工厂. 他一出生就老之将死,但是越活越年轻.根据这个背景写一写这个本杰明的一生.” 菲茨杰拉德和编剧Eric Roth各写了自己的一篇故事. 菲茨杰拉德得 C, Eric Roth 得A+.

从网上找出 Eric Roth 的剧本. 看完已经凌晨一点. 泪如雨下,比看电影还感动.

看完剧本才知道, 感动我的是剧本,是当导演演员把剧本完美呈现出来的时刻, 令我迷惑,让电影失色的是 Brad Pitt. 他的平淡演技,他嘟嘟囔囔含着口水念出的台词是电影的败笔. 他真的该好好跟英国演员们学学怎么演戏. Swinton 和 Blanchett 相当出彩, 有一些细节她们甚至将剧本更上一层楼. 她俩和导演合力带着 Brad Pitt 这个不争气的总算把剧本的精彩大致表现出来. Benjamin和Daisy的爱情故事一波三折,里面的每个转折都很微妙. Brad Pitt 面对这种微妙是如此的无能为力.他所能做到的只是作他自己:一个漂亮的花瓶.真可惜了这么好的一个角色.

最喜欢的有两个系列.

一个是在那个俄国旅店里的”神奇的午夜时分”

“INT. KITCHEN, “WINTER PALACE,” RUSSIA – BEFORE DAWN, 1941
室内. “冬天的宫殿旅店”,俄国 – 破晓之前, 1941

Elizabeth and Benjamin quietly talking…
伊丽莎白和本杰明安静的交谈…

BENJAMIN BUTTON’S (V.O.)
A hotel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can be a magical place…
本杰明(画外音)
午夜的旅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And we see the empty front desk and tiny silver bell… The vacant lobby, with its musty old rugs… The open elevator, waiting… The dining room, with its crisp white tablecloths.
观众看到无人的旅店前台和台上的小银铃…空荡荡的酒店大堂, 老旧的地毯…开着的电梯在等待谁… 餐厅, 铺着浆洗好的雪白桌布.

BENJAMIN BUTTON’S (V.O.) (CONT’D)
A mouse stopping and running and stopping…
本杰明(画外音)
一只老鼠跑跑停停又跑起来…

A mouse crossing the lobby floor doing just that…
[画面上]一只老鼠跑过大厅地板,跑跑停停又跑起来…

BENJAMIN BUTTON’S (V.O.) (CONT’D)
A radiator hissing. A sink dripping. A floor creaking. A curtain blowing.
本杰明(画外音)
暖气滋滋地放气. 一个漏水的水龙头. 一块地板吱呀. 一副窗帘随风飘起.

We see and hear it all… All the little sounds, a symphony, that make up life in a hotel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Benjamin and Elizabeth sitting quietly drinking their tea.
观众所见所闻皆如此…所有细微的声响,仿佛一曲交响乐,奏着午夜旅店的生活…本杰明和伊丽莎白静静地对坐喝茶.”

一个是本杰明和Daisy一起出海以及他们开始共同生活,住在地板上的一个床垫上的日子. 喜欢这一串场景的家庭录影(HOME MOVIE) 的质感. 不用语言用画面描写的一段平凡而又快乐的日子.就像很多人家自己的家庭录影一样.

BENJAMIN BUTTON’S (V.0.)
   I asked her to come with me…
   本杰明(画外音)
   我请她和我一起出海…

  
   What follows feels like a HOME MOVIE…without any sound.
   接下来的画面质感象家庭录像…无声.
  
   EXT. THE FLORIDA GULF COAST – ANOTHER DAY, 1963
   外景. 佛罗里达海峡 – 1963某一天
  
   And we see the small sailboat out on the gulf coast…
   观众看到一条帆船沿着佛州海峡航行…
  
  

BENJAMIN SUTTON’S (V.0,)
   We sailed into the Gulf… along the Florida coast…
   本杰明(画外音)
   我们驶入海湾…沿着佛州海岸…

  
   EXT. THE FLORIDA COAST, A COVE – DAY, 1963
   Daisy and Benjamin on the sailboat at a cove on the Florida coast. They watch a ROCKET, soaring into space from Cape Caniveral.
   外景. 佛州海岸, 一个避风小海湾 – 白天, 1963
   黛西和本杰明坐在停驻在佛州海岸变某个小海湾里的帆船上. 他们看着一只火箭由卡尼佛啦角(Cape Caniveral)升入太空.
  
   EXT. THE CARIBBEAN, ANOTHER COVE – DAY, 1963
   Daisy washing her hair off the side of the boat.
   外景. 加勒比海的某个小海湾 – 白天, 1963
   黛西在甲板上洗头.
  
   EXT. THE CARIBBEAN, ANOTHER COVE – NIGHT
   The boat anchored. Benjamin and Daisy sitting on the deck having a picnic with just a single lamp for light.
   外景. 加勒比海的某个小海湾 – 夜晚
   帆船靠岸. 本杰明和黛西坐在甲板上吃晚餐,借一盏孤灯照明.
  
   EXT. THE CARIBBEAN, ANOTHER COVE – NIGHT, 1963
   The boat in still another cove. Daisy and Benjamin in the water. Just their eyes above the dark water looking only at each other.
   外景. 加勒比海的某个小海湾 – 夜晚, 1963
   帆船停驻. 黛西和本杰明在游泳. 只有他们的眼睛露出黑暗的水面,凝视对方.
  
   EXT. THE BOAT – CARIBBEAN – NIGHT, 1963
   Under millions of stars. Benjamin and Daisy making love on a blanket on the deck…
   外景. 船上 – 加勒比海 – 夜晚, 1963
   繁星满天. 本杰明和黛西在甲板上做爱.
  
   EXT. THE CARIBBEAN, AN ISLAND BEACH – DAY, 1963
   Benjamin and Daisy asleep on a secluded beach.
   外景. 加勒比海, 某个小岛的沙滩上 – 白天, 1963
   本杰明和黛西在无人的沙滩上小憩.
  
  

DAISY’S (V.0.)
   I’m so glad we didn’t find one another when I was 26… I’m glad we missed…
   BENJAMIN’S (V.0.)
   Why do you say that?
   DAISY’S (V.0.)
   It wasn’t right…
   黛西(画外音)
   谢天谢地我们没有在我26岁的时候走到一起…谢天谢地我们当时错过彼此.
   本杰明(画外音)
   为什么?
   黛西(画外音)
   因为缘分未到…
   (电影里Daisy说,因为我那时太年轻,而你太老. Because I was too young, and you were too old then.)

剧本本身并不完美. Daisy在巴黎出车祸那一段有着很明显抄袭 Amelie 和 Run Lola Run 的痕迹.可能这种混合各种随机因素然后再改变每一个随机个体而制造一个不同结局的手法很诱人. 但是它和整个电影表现手法格格不入. 事件本身和其他的各个转折相比也并没有更特别. 这段情节里提到的生活中充满了”撞车可能”这个题目也在之前和之后的情节里没有出现. 从手法到内容都很突兀. 虽然曼妙,但是尴尬. 如果选择类似俄国旅店或者航海出行的手法来演绎,可能更加协调出彩.

故事情节安排我最无法接受的就是Benjamin的离开.

也许如剧本所说他希望自己的女儿有一个正常的童年,不要经历自己的痛苦.因为不同而痛苦. 因为正常才幸福. 为此,他从母亲和女儿的生活里剥离开来. 想已一个人的痛苦换回她们俩的幸福.

我.不.相.信. I don’t buy it.

当然,如果他不离开,这个电影也不会如此的感动我.因为让我泪如雨下的,无论是电影还是剧本都是他离开后的情节. (当然有可能电影里这后一段的感人是因为 Brad Pitt 终于消失了.呵呵.)
无法付诸实现的爱总是感人的. 从北非谍影到走出非洲到英国病人…

也许这个电影全力以赴想表达的就是”模棱两可”. 你可以相信”Nothing Lasts.”(没有什么可以天长地久) 也可以相信 “Somethings Last.” (总有些什么可以天长地久)

感动我的是天长地久的可能. 以及我们对这种可能的固执.

腊梅




另: 早晨窗外疾风骤雨,甚至有雷声. 将醒未醒之际,感觉很踏实幸福. 因为雨, 窗外天光很暗,以为还早.再睁眼居然就是蓝天白云,能见度极佳,整个天地刚刚洗干净,清清爽爽. 出门才知道风凉飕飕象刀子. 带妈妈去了范斯顿堡. 耳朵被吹得生疼. 又见到满沙滩积雪般的泡沫.看来寒冷风雨过后的沙滩有泡沫. 因为海水刚刚被”打鸡蛋”一样翻腾搅拌过的缘故吧?

平安夜

聖誕夜,平安夜. 面包烤的很成功.香氣四溢,尚未出爐時,貓貓都跑到爐子前面轉啊聞啊,喵喵叫,什麼東西這麼香甜?
媽媽院子里的臘梅盛開,我們採了一把臘梅,一把貝勒葉,帶到舊金山,一路上車里都是香氣. 現在廚房里是面包香,客廳里是臘梅香. 雨停了,聖誕到了.




祝大家聖誕快樂!

Gladwell,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道路设计

1. Gladwell

一直对 Gladwell 的流行持观望态度.对他的”引爆流行”也兴趣缺缺.最近看到网上对他的新书 Outliers 的介绍, 开始有了一点兴趣. 正赶上 JoyMocha 在隔壁向我推荐 Blink. 刚好看完 Ghost Train to The Eastern Star, 有空闲,就看了Gladwell的Blink. 看完的结论是, Gladwell的书可以看, 甚至蛮好看的.因为里面充满了大量的适合社交场合聊天用的题材.他是个不错的收集家, 专门收集这种 trivia. 看故事可以, 他围绕这些故事所做出的所谓”理论”就不用太在意了. 牵强附会的很. Gladwell 是个很好的社交人士,在晚会上碰到他,一定很有趣. 但是他终究不是做学问的. 既没有学书界人士的严谨,也没有那个耐心. 看Gladwell的故事,大家还是自己作结论比较靠谱.至少不会比Gladwell更不靠谱.

2. 好东东

昨天在恶人谷看到一个好东西.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把所有的归档文章都看了. 看得很开心, 对做西餐又来了兴趣… 这个台湾MM从剑桥厨师学校,现在在香港跟一些高档餐馆实习. 很喜欢她介绍的一些食谱和对美食的看法. 写的又幽默有趣. 我不停的给妈妈妹妹和朋友们发她的一些菜谱. 和妈妈商量着这个圣诞假期一起烤面包.就用这个MM的法子…听上去又简单又可靠.我几乎可以闻到家里的面包香了…

3. 道路设计
刚刚在豆瓣看到大家都在狂捧这篇文章: 道路设计. 看了一眼我也捧了一把. 是几个月前看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里的一些观点. 一个好的社区需要有人,吸引人的是路边的设施:餐馆,小商店,咖啡馆, 花店, 洗衣房,等等. 一个好的社区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年纪,不同身份的人.越杂越好. 设计社区设施的人要想到不同的设施在不同时候吸引不同的人群,这样可以保证社区里行人不断.总是热闹,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繁华由此而来.

1961年出版的书, 依然是城市规划的宝典.怎样的远见卓识.

顿了顿,又想,这些理论是不是也适用于网上社区?成功的网站是不是应该吸引不同的人? 比如youtube, 比如 Yelp, 比如 craigslist, 比如 Google 搜索, 比如 Flickr, 豆瓣好像也开始多元化些了?

二十四街的壁画

下午和ZM去二十四街跟朋友喝咖啡. ZM 说二十四街是一条很好玩的街.于是我们提前出门,在二十四街上走了个来回.真是可爱的地方. 首先是难得是街道两旁种满了高大的行道树,让我想起北京从西单去玉渊潭那条路上的绿茵. 街两旁有南美人的店和雅皮门的店混在一起. 最棒的是街道墙上画满壁画. 色彩浓烈. 内容多样美丽. 街上很热闹,南美移民和穿着时髦的雅皮和平相处.有些像我们原来住处附近的Haight.




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南美人聚集地似乎都有很多洗衣房,而且洗衣房里十分热闹,不仅人多,而且布置也比其他地方的洗衣房要有个性.好像社区中心一样,充满东家长李家短的故事性. ZM猜测是南美人在故乡都聚集在河边井边洗衣服并且交流各种流言蜚语. 到了美国没河没井(有也不能在里面洗衣服),就索性把遍布大街小巷的洗衣房变成了故乡的井和河. 有趣.

晶莹透徹小海蜇

终于有点冬天样子的湾区昨天从寒冷中抽出身来, 阳光明媚. 我们又去了范思顿堡垒海滩 (Fort Funston). 每次来这里都有惊喜,而且从不重样.

第一次和ZM来,看到大水管里的涂鸦, 第一次和桂来,看到漫天的滑翔翼人, 九月份那次满沙滩都是“沙美元” (Sand Dollar), 上个月来是满沙滩积雪一样的泡沫. 昨天的沙滩风很软难得温暖,几乎比城里还暖,居然有人在冲浪. 正以为这次是平缓没有惊喜的一次造访. 马修低头从沙滩上捡起一小团晶莹透彻如琥珀般的东西,拈在手指间,汽水瓶盖大小, 有着果冻一样的质感.抬头一看,整个沙滩上都是这个! 应该是死去的小海蜇.奇怪的是怎么整个沙滩都是. 神奇.难道是有过一场海蜇大战?

回来给ZM看照片,他说曾经见过足球大小的在Ocean Beach那里, 也是满沙滩都是. 妈妈听了不停惋惜,怎么没有捡一篮子回来腌海蜇呢? 呵呵.



ZM的摄影新系列: The Mission

搬到新家五个月了.虽然我们还是会偶尔想念科尔街的日子. 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给自己例数新家的好. 自从ZM在我们家两个街区外找到了打拳的武馆,他真的开始喜欢这个地方了. 最近开始了他的新系列: The Mission. 抄了他贴在fotoyard上的影展前言:

影展前言:
由于市长整治海滩的举措得到了不懈的落实,所以我的垃圾专题也差不多没了着落,虽然每周还是会去看一次,但几乎都是干干净净空空荡荡。。。于是又找了一棵新窝边草:The Mission

Mission Street是旧金山最长也是最古老的街道,它在市区的长度有11.3公里;土著印地安人在该区居住超过了2000年,1776年西班牙传教士Palou建立了Mission San Francisco de Asis,”Mission Street”因此得名。

在这十几公里长的街道上,区域特征非常明显,从金融大厦到MOMA,从Sony剧院到$1商店,从戒毒所到格斗馆。。。在此居住的人口中有一半是中南美裔,其余是白人,亚裔以及其他族裔,这条街中的某些段也是旧金山犯罪率最高的区域之一。。。

刚搬家来这里,每天出门过一个街口就上了Mission Street,会有很多时间和机会来了解这个区和这里居住的人,估计这里也不会象海滩垃圾一样消失。。。

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从周日晚上开始看最好金龟换酒 这个博客. 周一晚上看完. 又翻出来她先生的博客,和他们出的藏地白皮书也看了.

似乎在网上挺知名的一对夫妇.他们的故事也很像言情小说.难得的是结尾的大团圆是真的. 来自南昌的她和来自香港的他,在西藏旅行时遇见.直到分手之后用短信联系才知道对方和自己心意一样…绝望之余,他力排万难,一日四城(香港->深圳->昆明->大理)又跑回来和旅途中的她重逢…然后天缘巧合两个人又可以相聚在伦敦…

她喜欢写字,看书,古诗词出口成章(明显是”受过教育的”我跟ZM汇报道, “不象我这个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呵呵). 最喜欢的是她的伶牙俐齿.很象妹妹. 甚至生日都是一天的.
他喜欢拍照. 嘿.

这个MM在伦敦做ibanker. 虽然写的不多,但是很多篇都很有趣. 昨晚我还又到google reader里把看过的文章里自己喜欢的几篇又翻出来复习了一遍. 这个考古故事可以告一段落了. 推荐出来害你们吧.

happy digging! 🙂

歌剧:波西米亚人




唱得最好的依然是罗马尼亚女高音Angela Gheorghiu. 去年看燕子时第一次听到她的美妙声音.脖子上汗毛根根倒立.所以知道她今年会来旧金山唱波西米亚人,正好是我们没看过的而且属于我们最喜欢的普契尼, 早早买好了票等着.这次选了dress circle的票.不错. 在 war memorial opera house 看了这么多次戏,这次坐得最舒服,不知道是因为是dress circle 都这样, 伸腿的空间比较合理,而且因为是最后排K120, 不象以前那么拥挤闷热,很通透. 从这里看下去, dress circle grand tier旁边的座位也并不偏.以后可以试试.

今天天气又是很不合适宜的温暖如春.走在街上享受金色温暖的阳光. 幸福.

除了Angela, 唱Marcello的夏威夷大胖子男中音Quinn Kelsey也很棒.

布景主要是他们小小的公寓内景(两场戏),两个不同的街景,和餐馆内部.五场戏,中场休息两次.共计近三个钟头. 公寓内景的舞台布置给我很局促的感觉.直到第一场戏结束,两边和上面的巴黎屋顶景画布撤掉,漏出下一场戏的远景我才明白, 局促的原因是小小舞台凭空被这三块巴黎屋顶景致给切掉差不多一半.所以不喜欢.空间感顿失. 当然设计人的原意想必是烘托小屋中人物表演. 但是这种局促就是让我郁闷. 唯一两次差点睡着都是在这个布景里的两场戏. 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