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读阿耐新小说

在跟踪阿耐的新小说”艰难的制造”,是”大江东去”的续集.
几天前看到这一章,讲到国内用人技巧.

“你能让老徐一派在厂里独大吗?老徐一独大,保不准脾气比老黄还大。”

乍看到这个一楞觉得这个真的很中国特色. 在国外干活这些年没想到过. 再一想,这不就是要鼓励竞争么?满地都是啊.
开始自己没想到是被故事里的”两两相治”的格局束缚住了.因为外国公司里提拔人一般是靠业绩,很少会有人说你提拔了甲,一定要想好有个乙来制约甲. 而实际情况是,虽然提拔了甲,后面虎视眈眈乙丙丁都摩拳擦掌准备赶超甲呢.所以甲不好太猖狂.

为什么国内更喜欢”两两相治”的格局,而不是公开竞争呢? 是因为用人的人更喜欢稳定不愿意太多变动?是因为国内的企业运作不适合太频繁的人事变更? 说是资金不足所以雇不起更高级的人手不太讲得通. 因为新人往往比老人便宜,所以鼓励年轻人反而更省钱. 难道还是走回凡事要”合情合理”而且情在理之先么? 用新人换老人会被人说没情谊?老兄弟不够意思之类的?真的么?

雨夜听古筝*零碎

古筝的声音真象流水。配着天窗上咚咚的落雨声很有雨打芭蕉的古诗意境。

最近打着低俗的名义清理国内网站的运动如火如荼。其起因之突兀,态度之强硬,精神之持久,理由之莫名其妙,让我想起去年发生的另外一件封杀案子。就是封杀色戒里的女演员汤唯。好像二者起因都是某高层领导人不巧看到低俗的东西了。对比两次事件的相似处。不由想,应该是同一个高层领导人吧?

最近开始在公司健身房里上瑜珈课。终于用上了妹妹一年多前送我的高级瑜珈裤子。瑜珈老师很受欢迎,教室里每次都满员。而且运动量大,开课二十分钟我就开始汗流浃背,很没用的盼下课。可能因为运动量大,所以这节课的男生很多。从来没在瑜珈课上见过这么多男生。趣事一件,全班和我穿同样牌子瑜珈裤的只有一个人,是我们的瑜珈老师!和妹妹汇报,她笑,那是,Yogi都穿Lululemon. 我羞愧,明显的冒牌货啦。那么多稍微难些的姿势(pose)我都做不来。“瑜珈的目的不是做最难的姿势。而是你做每个姿势时的感觉有多棒!”妹妹名言!

上周末去山里泡温泉。露天的池子,背对松林,面对开阔的雪原和远远地平线上连绵地内华达山脉,雪花密密地落下来,很神奇。去的路上沿49号公路,在各种保留了旧日淘金热潮时风貌的西部小镇走走停停,满有趣。

昨天去看新电影”International”。片子剪接高超,摄影一流,好似一个现代建筑代表作寰球游一样,赏心悦目。其中在个大银行里谋个场景和音乐让我心里一动,一?很象Run! Lola, Run!哦。回来一查,居然是同一个导演。怪不得。情节剧本人物刻画都差了些。可惜。

今晚看了”Changling”. 还行。二十年代的美国,妇女主权运动以前的妇女真是一点人权都没有,太恐怖了。Angelina Jolie 不停的换帽子,真好看啊!每一顶我都谗。

最近不太话痨。先简单记到这里吧。



家门口的新餐馆:北京小馆

一直以为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位于这个交叉路口的小餐馆生意不是一般的差。离繁忙的Mission大街只有一条街,因为它面对的大街多是飞奔的车流,人行道上除了我们住在这里的居民偶尔在来去Mission时经过,连个雀都罗不到。说可能是地理位子太糟糕了。每次走过都很可怜他们。但是门上贴的菜单实在是没有任何吸引力。普通的美国化的中餐馆标准,毫无特色。

大概一个月前看到招牌换成了“北京小馆”。我们准备好了看它重蹈前面餐馆的覆辙。谁曾想它居然一天天兴隆了起来。每次晚饭时分路过它里面都有不少食客。我们立刻来了兴致。说好了要去尝尝。今天回到家,ZM说他中午和桂一起去踩盘子了。点了一个炒疙瘩,说比“老北京”的好吃多了!是个家庭餐馆,妈妈做饭,孩子们跑堂。都是北京人,在北京也开了很久餐馆。做很多有特色的北方面食:炸酱面,京东肉饼,炸糕,茴香水饺,打卤面,还有蒜肠,爆肚,拍黄瓜,等等。等订好的铜锅来了还会有涮羊肉呢。。。

也没有做广告,都是靠口口相传,湾区的北京人或者在北京住过都慢慢知道了。

这个周末一定要去吃。

北京小馆
Beijing Restaurant
4.5 star rating on yelp
Neighborhood: Mission Terrace
1801 Alemany Blvd
(between Ocean Ave & Ruth St)
San Francisco, CA 94112
(415) 333-8182

=======
2/14/2009 补记:
昨晚去吃了。羊肉串,招牌盒子,和炸糕很好吃。今天下午又买了一个羊肉炒疙瘩两个人分了。超好吃。吃完了好一会还闻得到炒疙瘩的香。很幸福。据说晚餐桌位都订满了呢!生意不是一般的好。菜可以和老北京媲美,价钱比老北京便宜。呵呵。又离我们这么近。美滋滋的。

第一次:豆瓣发言审查

最新:审查通过放行了。 :)
=============
从来不在国内论坛发言。豆瓣除外。今天第一次在豆瓣被审查。记之:

很抱歉,你提交的内容可能不符合豆瓣的社区指导原则,暂时不会出现在网站上,需要等管理员审核确认。(确认通过后的文章会自动发表,未通过的文章将备份发至你的注册邮箱)。

我提交的内容,哪里碰到雷了?我猜是“性”那个字。

to gong:

>michael在法庭上不给hanna辩解,使hanna承担了其它五人加起来的罪过,四年和一生的区别。michael反复的权衡,还是没有为 hanna辩解。hanna那时候还是有可能被处死的啊,是什么比这个那个所有的加起来还要重要,让michael进了监狱的大门又退出来了?为什么?
  此时hanna在会客室等michael,满怀希望的高兴的,然后又失望了。这说明她知道michael在法庭上,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要来见她救她。之后,hanna对michael不给自己伸出援手,会怎么想?
—–
书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电影没有提。是Michael去找自己的父亲(书里交代他的父亲也是大学教授,教哲学。有著作出版)。 他在是否该把hanna是文盲的事实告诉hanna的法官这件事上挣扎。 于是去找平时并不亲近但是Michael还算尊敬的父亲。电影里把这个情节换成了Michael和自己老师之间的对话,内容也换了。

在书里。Michael隐去人名跟父亲简约说有这么件事,他该不该帮自己的朋友去找法官讲出真相。Michael没有提具体是什么事情。但是提到讲出真相会对自己的朋友有益处。Michael的父亲说,不可以。因为你要尊重自己朋友的选择。不要背着她为她做选择。你能做的只有直接去找你的朋友,劝她改变主意。但是你不可以为她作选择。只有她可以决定什么对她最重要。

去年重读这本书时,对这段对话印象很深。觉得是我喜欢这本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另外关于你对Michael和Hanna感情的观点。书里借最后那个幸存女子(写书并因为那书而把hanna送上法庭的那个女孩)的口交代了一个立场。大意是因为遇到hanna时Michael还是个孩子。hanna本身的强势和控制欲对Michael伤害很大。导致他后来无法继续自己的婚姻,无法和别的女子深入交流(只有性,但是无情)。都是因为他当时太小,不懂得保护自己,最后被Hanna的背弃伤害。而从此无法相信感情,相信女人。他的心里对hanna应该是有怨恨的。不过最后电影里让他肯跟女儿讲述这个故事,应该是表示hanna的死使Michael终于可以走出旧事,可能是“痊愈”的开始吧?我忘了书是怎么结尾的了。好像没有电影这么阳光。。。

回应的是这个评论里的一条跟贴:读完原著之后的一些碎念

从此再在豆瓣发言要三思而行了。如此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