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之行(2)-美食(完)

自从上次和桂她们一起去巴黎巴塞罗那吃到甜头后,我们出游的一大目的就是找好吃的,绝对不委屈自己.去之前就听过很多人说意大利的美食是多么多么诱人,原料多么多么新鲜,味道多么多么好.所以心向往之.

三个星期吃下来的感想是意大利的饭菜确实简单新鲜味道好.主要是原材料美国没法比,什么就是什么味道.不像美国的原料:鸡没有鸡味道菜没有菜味道.而且意大利的匹萨,面什么的不像这边加那么厚重的奶酪.一点点调味就好.连西红柿酱都吃起来爽口没有这边那么难吃.

连米粥这样超级不喜欢匹萨的都连连说好吃,吃了还要.因为那上面的“蘑菇是蘑菇味道,肉末是肉末味道,好吃.”

我们找餐馆的方式还是米粥的法子,看当地人在哪里吃,再看看客人盘里饭菜的模样,再看看价格.几乎在每个住过至少两夜的地方,我们都会找到自己喜欢的小馆子连吃两顿至少.罗马,翡冷翠,西恩那,巴勒莫,锡若库萨.

意面

意面

意大利的面自然是主食.根据当地的环境选他们最新鲜最拿手的配料.在罗马吃蘑菇面,牛肚面,在翡冷翠吃山珍面(野猪,兔子,或者蘑菇),在巴勒莫吃干Ricotta奶酪面,在拉古萨吃红烧肉面!

Ristorante Ai Maccheronai, Palermo, Italy

Ristorante Ai Maccheronai, Palermo, Italy

上面这幅照片里,右下角最大的那张是我最喜欢的面,在巴勒莫吃的.叫“普通意面” (spaghetti alla Norma) 据说是西西里的特色菜之一.有西红柿酱汁,茄子,上面最后撒的是干的Ricotta奶酪.Ricotta是比较淡的一种奶酪.这种吃法,奶酪入嘴即化.香极了.餐馆叫Ristorante Ai Maccheronai, 坐落在老城区里几乎是唯一一条比较有人气的街上,靠近老集市区.我们连着两个晚上过去,一边吃饭一边跟店主一家子一起看欧洲俱乐部联赛.我这个假球迷看的手舞足蹈.

Ristorante Ai Maccheronai

Discesa Macceronai,47, Palermo, Sicily
Phone: 091 611 8162

Piazza del Duomo, Ortigia Siracusa

Piazza del Duomo, Ortigia Siracusa

在锡若库萨最后一夜,米粥叫了一种类似上海葱油面的意面,是用橄榄油,辣椒大蒜炸过淋上去,再加些香草.便宜又好吃.后来回到罗马找居然没找到.餐馆坐落在老城小岛上最大最漂亮的广场,是正对着小岛大教堂(Duomo)的Gran Caffè del Duomo(左面照片里右下角).位置这么好的餐馆,价钱居然超级公道.我们去的那晚是周六,全是当地人,而且所有人都叫匹萨饼.我们当时还犯嘀咕是不是叫面很失策.结果很好吃.

Gran Caffe del Duomo
Piazza Duomo 18/19
Ortigia,Siracusa

拉古萨是个内陆小山城.据说是西西里东岸唯一一个海鲜面不便宜,但是烤羊排便宜的地方.我叫了这里比较有特色的猪肉汁意大利饺子(Ravioli),端出来一看,所谓的猪肉汁根本就是红烧肉啊!还带着一块货真价实的红烧肉和一块烧香肠.吃得我这个美! 米粥在这里吃到了此行最物美价廉的烤乳羊排.还有被JoyMocha MM艳羡的烤蘑菇,以及终于吃到的正宗西西里cannoli点心(不怎么上相可是很好吃,外面的面卷壳很脆里面的Ricotta奶酪香滑细软,最后撒的糖粉也刚刚好不甜不腻).

Feast in Ragusa

拉古萨美食

Ristorante il Barocco, Ragusa (居然有个不错的网站!)

Corso XXV Aprile, 33
97100 Ragusa Ibla (RG), Italy
+39 0932 652 397

除了意面,我们还吃到了不少其他的美味.最让米粥念念不忘的就是在我们最爱的罗马小馆子里吃的白酒烩小牛膝 (osso bucco). 下面这张美食合影中间靠上面最大的那副.到临走的时候米粥开始琢磨怎么回家做一个中式的烩牛膝, 我翘首以待...

意大利美食

意大利美食

罗马这家餐馆的名字叫 Osteria da Mario (马里奥的小餐馆).找到它是个好玩的小故事.我们到罗马第二天,刚刚在老城北边的画廊看完Bernini的精品雕塑,饥肠辘辘,想找个地方吃午饭.可是公园很大,我们又没有了早上来时的精神头,不想再用十一路走回老城区.就坐在公园里唯一的一个汽车站等公共汽车.我看了半天站牌确定这路车会回老城.只是方向似乎不对,可是诺大的公园里走来走去找不到另外一个方向的站牌.后来又累又饿就是它了.结果被小公车载到终点站,又在终点等了好一阵子才再上路.

因为小车上不报站,我们又不很熟悉罗马的路.总是怕做过了站,到了貌似像老城的地界就跳下来.在小巷子里兜来兜去试图找到熟悉些的地方时,走到一个小广场,里面早上的小菜市场刚收摊.旁边的小餐馆生意很好.貌似都是当地人在吃.米粥看到其中一个老太太盘子里吃剩的牛骨头,眼睛一亮!说,我要吃这个.于是我们去看了一眼菜单猜米粥看中的多半是这道叫作烩牛膝的菜,价钱可以接受.就忙不迭跑去坐下来.上来的就是这满满一盘子的牛肉.味道非常好.而且肉烩的熟而不烂.后来在罗马另外一家导游书商推荐的馆子和翡冷翠再点出来,都没有这家的好.

刚到罗马那四天我们去了这里两次,后来点了牛尾就没有它的烩牛膝好.从西西里再回到罗马,我们又去了这里,米粥又吃到他自离开罗马就想念的烩牛膝,我点了他们的一种浇了carbonara汁(Guanciale培根,鸡蛋,叫Pecorino Romano的羊奶酪,和黑胡椒)的意面,也是非常好吃.可惜忘了拍照.

Osteria da Mario
Piazza Delle Coppelle, 51, Rome, Italy
+39 06 68806349
Closed on Sun.

在那不勒斯是一定要吃匹萨的.书上介绍最有名的匹萨店在火车站附近,离我们住的老城稍微远了点,再加上他们只卖最经典的两样都是素的没肉.米粥这个在来美第一年就吃匹萨吃伤了的人,答应在这个匹萨发源地去吃一顿匹萨餐已经是相当给面子,要是再要求他吃没肉的匹萨,似乎太不够意思了.好在排名第二的一家匹萨店就在我们住处不远,而且花样繁多,据说当地人依然趋之若鹜.所以我们冒着小雨沿着漆黑的小巷子摸索过去.到了门口果然看到大批的当地人站在门口相谈甚欢.看了一下菜单,有各色各样的肉匹萨.都是五欧一个.这才放下心来登堂入室.

事先在导游书上看到正宗的那不勒斯匹萨最重要的就是那个面饼.一定要是用手在空中甩成的饼,坚决不可以用擀面杖.另外面要是老面筋发成,新鲜.烤炉必须是砖炉不能用电动的这种现代东东.真正的那不勒斯匹萨在烤炉里的时间不能超过九十秒.最后上桌的匹萨一定有不均匀的边缘,整齐划一光滑圆圆的都是大批量的工业产品,不正宗.翻开玲琅满目的匹萨菜单看到这家店主人家里二十一个孩子个个都是做匹萨的.怪不得这家店名后面有个“2”,不知道全城一共多少家呢.

卖了这半天关子,最后的鉴定当然是好吃.尤其是那个披萨饼,又香又软又轻还劲道.我从来没吃过那么软那么轻的皮萨饼.我反正是呼噜呼噜吃完感叹不止.米粥同志觉得没有那么高级.虽然好吃他觉得我们旧金山的piazzette 211还是更胜一筹.

那不勒斯匹萨

那不勒斯匹萨

Pizzeria Sorbillo 2
Via dei Tribunali, 32
Napoli, Italy
+081 446643
closed on Sun.

托斯卡地区的餐馆都还好.列在下面.翡冷翠那家有不错的野猪肉意面.西恩那那家后来在网上看到评论说鸭子好.不过我们吃的都是大路货,蘑菇啦,兔子啦.味道不坏.

Antica Trattoria Papei
Piazza del Mercato 6, Siena
0577-280-894
closed on Mon.

HOSTERIA GANINO Piazza Cimatori 4/r,
Florence
+39 055 – 21 41 25
Closed on Sun.


意大利之行(1)-断章取义

欧洲去过很多次了,却总是漏掉意大利.终于成行,居然颇多意外.这片几乎被全世界游客都踩过的土地居然还有惊喜,可见旅行是很个人的事情.每个人的性情遭遇都不同,所以可以有无数情境组合与结论.旅行时时带上 Paul Theroux 的游记是非常贴切的选择.更好的是这次带了他在地中海旅行的那本“大力神的石柱“(The Pillars of Hercules)对照着看在同一个小城另外一个旅人的遭遇看法,很有趣.

先记一些印象深刻的结论,然后再铺展开来详细写.

1. 最爱罗马

喜欢的地方太多了.觉得它比巴黎更合我的心意.有点后悔没有早些来过.但愿以后还有机会再来.我们前前后后在罗马住了六天七夜.依然意犹未尽.

2. 翡冷翠和西恩那(Siena)

非常不喜欢翡冷翠,这个真是意外极了.我是那么那么的向往它,想要喜欢它.主要原因是它完全是一座为游客而存在的城.没什么当地住家,也就少了当地的生活气息.也许我们玩的方式不对?临走的早上在旅店里遇到一位冰岛人,他说他经常和几个朋友一起来翡冷翠过个周末,听歌剧,去大教堂膜拜它美丽的穹顶,去Uffizi挑一两幅画专心看个够.听上去似乎有道理,可惜我们已经没机会尝试了.

非常喜欢西恩那.

如果没有看到西恩那并且和它一见钟情,也许我们不会那么不喜欢翡冷翠.相比于翡冷翠的冷漠,西恩那非常热情;相比于翡冷翠的游客汹涌,西恩那是个给人住并且活力四射的城市;相比于翡冷翠所有博物馆里面的混乱,糟糕的光线,和对游客的不友好,以及价格抢劫一样的贵,西恩那的所有展馆都相当的专业,有着精心设计的灯光和布展,有专门为游客设好的座椅,非常贴心,而且价格相当公道...

4. 那不勒斯和巴勒莫 (Naples, Palermo)

两座完全被黑手党控制的城市.这么说是因为二者的城市规划几乎都是零.虽然体现的方式不同.那不勒斯满街的垃圾和巴勒莫鬼城一样空荡萧条的老城,都是最好的控诉.相同的是两个城市里,尤其是老城的人都非常热情,不欺生,让人心里暖暖的.

唯一得到当地好心路人的警告要当心也是在这两座城.在巴勒莫是当我们大白天在空荡的废墟一样的老城里游荡拍照时,有个当地人骑车路过看到我们又兜回来等在一边,等米粥拍完照,他用破碎的英文说,这里很危险,你们还是快些回到大路上去比较好.在那不勒斯火车站,在去庞贝的站台上,有人来提醒我们当心小偷.

那不勒斯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我到现在也没拿定主意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城市.我喜欢那里居民店家的善良,喜欢美味的比萨饼,喜欢花样百出而且新鲜好吃的糕点.不喜欢它的混乱,压抑,和黑暗的街道.

5. 准时和不准时的火车汽车

西西里之前,所有的火车汽车都相当准时.我们还纳闷所有人都抱怨的意大利公共交通是不是改邪归正了.结果在西西里的最后两天我们接连两次享受了不准时的火车.也算是完满了我们货真价实的意大利旅程.

6. 舒服的锡若库萨 (Syracusa)

这个曾经称霸一方,地中海上最繁华的小城现在简直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美丽舒服的不真实.

7. 意大利和中国

去之前的所见所闻都让我觉得意大利和中国非常相像.同样的不按牌理出牌,同样的重视家庭和美食,同样的历史悠久,同样甘于混乱,同样的官僚,同样的务实.去过之后发现,虽然这些都没错.但是两者的不同似乎更显著甚至更重要些.

意大利是个很安分守己的社会,没有中国文化(或者美国文化)里急于出人头地的那份焦虑.我们所到之处,比比皆是世代相传的手工作坊,餐馆,小生意.他们更乐于守着一点够用的收入专心享受生活.为了生活而工作,不是为了工作而生活.

意大利(或者说我们看到的意大利中南部)是个几乎没有工业的国家,到处是青山绿水,没有污染,没有烟囱,上千年的耕作,土地依然肥沃,环境依然优美.

8. 地中海城市的单一

从第一次去欧洲到土耳其之行,心里时时涌起的一些失望一直没法确认缘由.这次看到 Paul Theroux 游记里一段话,如醍醐灌顶,颇有共鸣.

The great multiracial stewpot of the Mediterranean had been replaced by cities that were physically larger but smaller-minded…they…had sorted themselves out, and retreated to live among their own kind. I had yet to find a Mediterranean city that was polyglot and cosmopolitan.

Even under the Ottomans, Smyrna had been full of Armenians, Greeks, Jews, Circassians, Kurds, Arabs, Gypsies, whatever, and now it was just Turks; Istanbul was the same, and so were the once-important cities of the Adriatic..It was hard to imagine a black general named Othella living in Venice now, though there were any number of Senegalese peddlers hawking trinkets there.

地中海这个曾经的多种族混杂的大杂烩锅现在已经被一些地理覆盖面积更大但是心理开阔程度小得多的城市取代了...大家自动分门别类,统统和自己人住.在今天的地中海沿海,我至今为止还没看到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性城市(Jean 注:cosmopolitan, 一直不知道这个英文词该怎么翻.英文词代表一个都市,不仅仅是表示它现代,更重要的是它多元,包容,有各种各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无论种族宗教肤色文化等等).

就算在欧特曼帝国时期,斯麦纳(Smyrna)曾经住满了阿美尼亚人,希腊人,犹太人,色卡三人,库德人,阿拉伯人,吉普赛人,什么人都有,可现在只有土耳其人;伊斯坦堡也一样,亚德里亚海边那些曾经辉煌的城市也一样...很难想象如今的威尼斯再出现一位名叫奥赛罗的黑人将军,虽然那里街上如今倒是有不少塞纳高人沿街拍卖小商品.

是啊,现在的欧洲不再是当年那些五彩缤纷的都市了.每个城市都很单一.我这种爱吃的猪切肤之痛就是看不到美国那种百花齐放的餐馆.意大利只有意大利饭,法国只有法国饭,西班牙只有西班牙饭,等等.好像只有伦敦还称的上多元,虽然多元的东西都超贵.

桂说也许不是如Theroux所说欧洲的城市心胸狭窄容不下不一样的人,而是地中海沿岸不再是世界中心了,不那么重要了.也许吧.

这次旅行回来我们发现还是家里好,吃得花样多又便宜,呵呵.虽然原材料的味道比不上意大利的原汁原味,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