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在国内行走很依赖公共交通,当然在无锡的日子几乎都是足不出户地陪公婆,所以看了不少书。
从旧金山起飞后开始看新买的土耳其作家Pamuk的《雪》。情节阴郁,总是看了睡,睡醒了硬着头皮再看。到了北京时看了不过一半,就丢到一边,至今也没再拿出来。
在北京时倒时差倒得辛苦,往往是凌晨就醒了,捱到天亮就大呼万岁,爬起来去上网,或者坐在落地窗前看书。等米粥醒了(这家伙好像没什么时差问题,睡得比我好。郁闷)再一起出去吃早饭。那时开始看新出的John Battelle那本《The Search》,讲Google如何起家。北京到无锡的火车,以及杭州那一天,睡前,早起,长途车上,在西湖边躲雨时,都在看这本书。很好看。
从杭州回来后,在无锡家里就闷头看新买的中文书。看完了周作人的《知堂谈吃》《源氏物语图解》加上周国平的一本散文集子,和王安忆的一本散文集。后两本很不喜欢,就丢在无锡没有背回来。前两本不错。几乎是一气呵成地看完了。
到了上海后就开始看周轶君的《离上帝最近》,在回旧金山的飞机上看完。真是好书!赞。
所以这一路上,回国途中看土耳其,在北京杭州看硅谷,在无锡看日本和中国,到了上海看中东。有点乱七八糟但是却相映成趣。
无锡是个没有太多特色的城市。用米粥的话来说,这里一点都不象江南,倒是有些象河南。呵呵。空气污染是这次行程里最糟的。桂和马修说那是因为我运气太好。在北京遇到了难得的蓝天。否则北京的空气和我所见识的无锡相比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喜欢的地方可能是南禅寺那里了。大片而且分区域的小店铺,比如买花草鱼虫是一片,买衣服另一片,日用品再一片,让我想到伊斯坦布尔的巴扎,尤其是Yeni清真寺边上那个。当然最开心的是看到和古南禅寺隔一条街的百草园书店。一口气抱了一百多块RMB的书回来。
在无锡吃得非常好,虾蟹鱼及各式新鲜水果。无锡小笼包很香,推荐一下。米粥的朋友带我们去看京杭大运河上浩浩荡荡的船队,那气派是很有些zeze MM说的蒸蒸日上,祖国形式一片大好,好比北京的天安门前。
会了妈妈大学同学一家,很为他们的乐观和坚强折服。见了Nino,精灵而且懂事。:)
后来米粥的另一个朋友带我们去了市中心很安静宽敞的星巴客。是个闹市中的世外桃源。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无锡的计程车司机几乎都是女的,不知道为什么?
在无锡更多的时间是听公婆讲旧人旧事唠家常,看电视里的新闻,通西藏的火车终于开始运行,全运会闭幕式,等等。
周国平,王安忆.我也不喜欢。
总算找到知音了。哈哈。
周做作,王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