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umpa Lahiri 是个美籍印度裔作家。有点像华裔作家谭恩美。 2000年Jhumpa出了她第一本书《Interpreter of Maladies》(中文大概可以翻成“把脉人”?但是书里需要把脉的大多不是得病的人,而是得病的婚姻)。这本短片小说集一炮当红,得了当年的普利次奖。《同名人》(The Namesake)是她之后写的第一个长篇。最近给拍成电影。今天去看了。
《把脉人》那个短篇集非常好。里面有好几个精品。《同名人》当年看书就觉得也还好,但也只停留在还好上,整体说没有《把脉人》好。今天看了电影,感觉竟然和当年看完小说一模一样,就是还好,仅此而已。
讲述印度移民家庭在美国的生活。两代人的代沟。和中国移民非常之像。电影里老一代的笔墨多些,也传神。印度人至今很流行的“包办婚姻”那场戏拍的很好看。印度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街景都拍的极好。精致而且真实。新一代的笔墨少了很多,相比之下空泛了些,没有底气的样子。
《把脉人》里的短篇有的写老一代的移民生活,有的写新一代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印度裔年青人的婚姻和苦恼。两种短篇各有各的精彩。《同名人》则试图两者都写,结果似乎有点顾此失彼,或者说,生活中两代人的代沟在书里依然存在,两代人的故事依然是油与水一样无法溶在一处。很尴尬地隔着“沟”对望。所以最终总觉还是少了点什么。所以只是还好。也许最终问题还是出在书名上面,“果戈里”这个名字成了两代人间唯一的联系,太单薄了。
说到底,如果你喜欢《同名人》这本书,那么你应该也会喜欢这部电影,因为电影非常忠诚地再现了书。我看电影时和看书时一样,在该哭的地方哗哗地哭,该笑地地方哗哗地笑。如果你看过《把脉人》并且喜欢但是还没有看过《同名人》,那么不妨去看《同名人》这电影。在里面你可以看到《把脉人》的一些影子。如果你看过《同名人》的书,并且有失望,希望电影把它改好的话,那么这电影不看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