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双城游之五 — 莫斯科街景,酒店,莫大和地铁

莫斯科街景

街道干净,车速超快,油价便宜,据说莫斯科居民争相买好车,为的是抢路权。市内处处有绿地,可是,五月末的空中,到处都是纷纷扬扬柳絮般的杨花,街边公园草地上也落满了毛毛虫般的杨花(见下图右中)莫斯科居民说那是”斯大林的诅咒”, 因是他下令遍植杨树:

两周双城游,并没有体验到陈丹青说的:“前苏联洋得太土,土得又太洋”,跟欧美诸国相比,没啥差别。街上的姑娘们都漂亮,几乎个个是金发碧眼,身材苗条,衣着赏心悦目。让我这个旧金山湾区来的人眼睛一亮。

街边乐队:

斯摩棱斯克地铁站外小院中的乐队:

丽兹卡尔顿酒店(The Ritz-Carlton Moscow)

我们的土豪总统曾经在此下榻 — 一开始给我们的房间景观好,但是只有一张大床,小羊预订的应是两张床的景观房,交涉之后给我们换到两张床,但是景观稍差的房间,只能看到红场一个角,小羊不爽又去交涉,他们答应等另外一间收拾以后就给我们搬。当时我们已经把行李打开,准备外出了。电视机前是小羊林林总总的各色耳环,项链,手链;卫生间里又是她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等我们溜达回来,果然给我们挪了行李换了新房间,连小羊的零碎也在电视机前整整齐齐摆了一盘,可是卫生间里的瓶瓶罐罐还是遗漏了,一通电话,又搬来一盘。跟着小土豪,当了一回“上帝”,还享受了一番一天24小时开放, 各色鱼子酱随便吃的小吃部,奢侈了一把。

在莫斯科小羊去公干的两三天中的第一天,通过旅馆为我雇了一位导游叶尔玛,带我出去逛。那是个会中文,80后的俄籍蒙古姑娘,家在靠近蒙古边境的西伯利亚,在家乡上的大学学哲学,后来到莫斯科外交学院学国际关系(“莫漂”?)。带我去了曾叫列宁山(记得那首“列宁山”的歌吗?“亲爱的朋友,我们都爱列宁山……啊,世界的希望,俄罗斯的心脏,我们的首都,啊莫斯科!”)现在恢复本名为麻雀山,著名的莫斯科大学就在此山。

据说莫斯科国立大学历史上最好的排名是1998年排名世界第7位,莫大是全俄罗斯最大的大学,也是俄罗斯最大的学术中心。莫斯科大学成立至今已有8名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麻雀山 Sparrow Hills,位于莫斯科西南,是莫斯科的最高处,莫斯科河从山脚流过。观景台在麻雀山上,正对莫斯科大学正门,由此可俯瞰莫斯科河与莫斯科市区,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从观景台还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教堂群,新圣母修道院,地铁桥和科学院主楼。观景台右侧的大铁架,是高山滑雪跳台,左侧是绿树掩映的小教堂。

可惜我们去的那天多云,除了体育馆的圆顶(下图右上角)看不到那么远,校园里的林荫道让我想起南航的梧桐道,在一条两边雕像林立的路边,看到化学家门捷列耶夫(下图左下),背诵他的元素周期表,好像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还有俄罗斯的诗人,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下图右下),他们该都是从莫大出去的吧:

后来又去了几个装饰华丽的地铁站,因是周五,每个站内都是乌央乌央。装饰最多的是基辅站,里面的壁画和雕塑涵盖了前苏联时期工农兵形象,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相当革命化。可是跟画廊和博物馆里的油画相比,这些壁画就好像我们国内的户县农民画的水准。地铁票便宜得不可思议,最便宜的是买张充值卡,每进一次站,不管多远只要38卢布(相当于58美分!)

叶尔玛一路在誇她家乡的水有多青,天有多兰,还说她家乡的老人还是怀念过去,花的是戈比,现在花的则是百元千元卢布。很像中国老百姓怀念当年几分钱一只的鸡蛋。

俄国双城游之四 — 叶卡捷琳娜宫

普希金镇和叶卡捷琳娜宫   (文中斜体,除了有标识的均转自“马蜂窝旅游攻略” www.mafengwo.cn)   普希金镇(皇村)Pushkin,Tsarskoe Selo 普希金镇(Царское Село)位于圣彼得堡市南部约25公里处,名字直译是“沙皇的村落”,因此也被称作为“皇村”。在 200 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贵族们夏天的居住之所。皇村以豪华的宫殿群落为中心,二战时,它被德军攻占、毁坏,后又被修缮一新。皇村的保护区分为两部分:位于中心位置的叶卡捷琳娜宫及其附属建筑(浴场等),和南部宽阔广大的叶卡捷琳娜宫花园;另外一部分是由亚历山大宫殿及其身后的亚历桑德罗公园组成。   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这里竟然有中文说明 — 普希金曾经光临的教堂:

叶卡捷琳娜宫 The Catherine Palace叶卡捷琳娜宫是彼得一世赠送给夫人叶卡捷琳娜的,后来作为遗产成为他们的女儿伊丽莎白 • 彼得罗芙娜的财产。(此后伊丽莎白的外甥媳妇,叶卡捷琳娜二世也即名声赫赫的叶卡捷琳娜大帝)登基之后将它大大扩建,修缮才成现今的规模)叶卡捷林娜宫外围墙壁长约 300 米,属巴洛克风格,从建筑物中央的阶梯登上二楼,迎面而来的是两个天使雕像。侧窗边是“睡醒的天使”,西侧是“睡觉的天使”,从与它们连通的历史展示室出来,就来到了一间大客厅。接下来,再从食堂、肖像画室等房间里出来,可到最为神奇的琥珀屋(不可拍照),房间的墙壁上布满了琥珀,这是前所未见的景观。接下来是墙壁上布满绘画的绘画厅、拥有精美古罗马风格浮雕和墙壁画的绿色食堂、印花丝绸覆盖墙壁的青色客厅等极尽奢华的房间。到目前为止,整座宫殿共有 29 个房间已被修复。   为了中国游客,门口乐队演奏着“月亮代表我的心”:  

进宫:

金色宴会厅:

  典雅的餐厅:  

硬木拼花地板:

  壁炉:

  摆设,右下即为“睡觉的天使”:

  琥珀屋(取自网图,因为现场禁止拍摄):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办公楼,她散步的花园以及右下角这个远处宫廷偏远一角的红砖建筑 — 为宫内宴请而设的厨房:

  今昔(被德军烧毁)对比:

叶卡捷琳娜二世

从一个普鲁士贵族家的普通女儿,远嫁到俄罗斯深宫的小媳妇,到雄视欧洲大陆,引得无数启蒙运动思想家竞折腰的一代女皇。她勤勉,她凶残,她浪漫,她的情人名册厚厚一大本,她开疆扩土奠定了大俄罗斯的疆界,无愧于大帝之称号。 

俄罗斯的国徽

莫斯科大剧院大门最上方是 俄罗斯 的国徽,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装饰着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的一头看着西方,另一头望着东方,象征 俄罗斯 地跨欧亚大陆,鹰的右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左爪则抓着象征财富的金球。在中心的小盾牌上,勇士圣.乔治(俄罗斯的主保圣人)跨上白马,用长矛杀死了恶龙,象征俄罗斯民族不忘历史,继往开来,勇于同一切困难、敌人做斗争的精神。门廊上方则是太阳神阿波罗驾驶着四匹骏马的马车,也是莫斯科的标志。  

导游

吸收在莫斯科克林姆林宫乱闯的教训,到圣彼得堡以后我们请了几个导游,对其中一位叫妮娅的漂亮姑娘最是满意。她曾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中文,在义乌工作数年,所以能讲流利的普通话。为了得到冬宫的导游证,她参加过一个严格的训练班,整整站了六天,还有严格的结业考试。也就凭她这张得来不易的证,我们得以避免在门口排上2+小时的队就能进宫。也借助她的勤奋,让我们分享了她的知识,特别是去冬宫那天,在我们之前,她已经带了一个六个小时的队,讲得口干舌燥。和我们又是四个小时。完事之后还自愿带我们去买甜点,事后我们当然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以备推荐给要去圣彼得堡旅游的亲朋。

妮娅和我们:

烤面包

(本博客所有照片都可以点击放大的)

曾经用面包机烤过,扔在桌子上当当响的硬皮面包,好像西北人吃的馕;也烤过,跟在上海的山东人做的高脚馒头差不多的软面包,效果都不理想。前些日子见到这个“孑孓”的方子,又开始跃跃欲试,可是它要用十分之九的面包面粉(Bread Flour) 和十分之一的蛋糕面粉(Cake Flour),又把我难住。直到新年假期,见大羊照这个“五分钟软式面包”的方子,烤出好看又好吃的豆沙面包,让羊妈妈重拾信心 — 连只会煎鸡蛋的大羊都能做成,肯定是个百试百灵的方子啦!从大羊家回来以后就开始备料,前天晚上发面,今天实践成功,向大家报喜。

这个方子的好处是只用普通面粉(All Purpose Flour),而且发一次面放在冰箱里,可用好几次,什么时候想吃,或者只想让家里有点烤面包的香味,就可揪出一小团面来烤上几个小面包。

我这次基本按“五分钟软式面包”方子配的面粉;发好之后,取了四分之一,按“孑孓”的方子做的豆沙面包;按自己的材料在豆沙里加了葡萄干、椰丝末和核桃仁:

1,没有按它的要求加盐,因为我从Costco买的Butter里已经含盐;
2,最后刷表面的蛋黄,是从和面用的四个鸡蛋中取出来的。

博采众长,就地取材。

Posted by Picasa